內分泌科 《你們這群無醫德的醫生》下集
上回提到S小姐和醫生在診症室大鬧之後離去並誓言除非醫院安排另一隊醫療團隊,否則不會再回診。
機緣巧合之下,S小姐去了另一家大型教學醫院求診。在那裡,她遇到了一個她認為最窩心的內分泌科教授。在診症期間,當S小姐打算把病歷告訴教授時被打斷,教授說到
「別告訴我你的病歷,先告訴我關於你的事情,從確診糖尿病到今日你的經歷」
S小姐即刻感到教授是把她當一個人去對待而不是一個病。之後便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去聽教授的意見去做治療。然而S小姐仍然十分抗拒調節生活態度,所以即使教授動用畢生的魅力都未能成功把S小姐的血糖以及體重和體型控制至理想水平。
雖然未能打糖尿病控制至指引列明的水平,但我相信教授應該是有史以來把S小姐的血糖控制至最低水平的醫生。
在故事的最後,有醫學生問了一個問題
「那你覺得之前的醫生可以怎樣做得更好」
S小姐的回應文科生並不認同
S小姐說之前的醫生不應該靠嚇去把一堆有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全部講出來,這為她的生活帶來很大壓力。其次,她認為她離開醫院不再覆診後,醫生應該定期主動去聯絡她問候病情並安排另一個醫生去診症。
「即使我的牙醫也會定期寄信給我問候和提點我洗牙,為什麼內分泌科卻沒有這樣做?I could have been dead by now」
聽完S小姐的回應,我其實相當無奈。或許先前的醫生態度有改進空間,但如果醫生完全無關心過你的話又怎會診症時見你血糖高而動氣?醫生大可跟你說其實血糖問題不大再開點藥打發你就好。
最後的那句I could have been dead by now聽起來真的很任性。文科生個人認為治病的責任不只在於醫生,病人亦有相對的責任去照顧好自己身體,主動求醫。現實中你很難期望醫生要對病人百般呵護,低聲下氣去找病人回診。
至於在診症時講哂糖尿病的併發症,我個人認為在這個一出事就會搵醫生鞭屍的年代,只會愈來愈多醫生為保護自己去咁做。因為一出事,病人一定會講
「你都無講過」,甚至搵議員記者伸冤
講 or 唔講呢個界點好奇妙
講又可能會令病人有壓力
唔講,出事後又水洗都唔清
醫學真的是一門藝術啊
Photo reference
https://medlineplus.gov/diabetes.html